——嘉鱼县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纪实
云上嘉鱼报道 (记者皮道琦) 而今,三湖连江水面宽阔,水质清澈。
近眺,亭台楼阁,白玉栏杆,花草树木,湖边垂柳,山光水色,农家鱼庄。
远眺,微波粼粼,天水一色,极目天际,一无碍物,心灵旷怡,神思悠远。
在嘉鱼人看来,三湖连江就是嘉鱼的“杭州西湖”。
醉心于此,也许你不知道,今天三湖连江的“花容月貌”,正是来自于那场堪称“酷烈”的综合整治攻坚战。
近年来,嘉鱼县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以“河湖库长制”为抓手,强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全县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三湖连江水库整治效果突显,已成为鱼米之乡、诗经嘉鱼的一张靓丽名片。
构建长效治水格局
嘉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工作抓在手上、抗在肩上,不断织密“三张网”,着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水网络。
根据《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湖北省水库管理办法》,该县研究制定了《三湖连江水库保护和管理办法》,出台了《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以县政协主席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常委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乡镇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逐级逐人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按照“河湖库长制”工作常态化的要求,大力推行“日巡、周巡、月巡”工作模式,河长及相关部门坚持定期到三湖连江水库调研督办治理工作,在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三湖连江水库的监管,真正使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实效。
“我们把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全县河湖库长制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库区整治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实保障整治实效。坚持县领导带队监督检查,完善会议、通报、督办等工作制度,对不作为、不担当、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对其主要负责同志追责问责,有效倒逼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责任落到实处。”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源头治水举措
水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嘉鱼县委、县政府始终强化源头治理意识,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实现标本兼治。
我县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三线一路一管网”的管理思路,积极开展三湖连江水库确权划界工作,划定了蓝、绿、灰“三条界线”,埋设了界桩,制定了“三线”管理办法,并明确了每个界线内的具体规划。
蓝线,即按照水库最低蓄水水位28.5m的标准划定蓝线,蓝线以内属保护区,不得有任何经营和开发活动;绿线,即蓝线以外50m以内为绿线,绿线以内修建环湖绿色步道,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和建设景点,属旅游休闲区;灰线,即绿线以外为灰线,发展绿色环保经济。
近年来,我县开展水库垃圾清捞行动,组织相关单位对水库环境卫生进行大整治,对库区水面漂浮物、白色垃圾、坡岸卫生等进行了彻底打捞、清理,共出动60余人次,10余艘船只,15辆运输车辆,投资50余万元,清理垃圾80余吨,有效的改善了库区环境卫生。
开展拆除围(拦)网、筑坝拦汊、叉尾鮰孵化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了小湖、梅懈湖、白湖范围内零星渔网及网箱养殖渔网的拆除,拆除围(拦)网150余条,清理水面面积18000亩,水质不断提高,达到可通航标准。同时,与三湖假日大酒店(九号坝湖汊)签订了解除水产养殖经营权协议;与小湖、梅懈湖签订了解除水资源委托管理协议。并且按照每亩水面1000元的补偿标准,对2806.96亩养殖面积予以拆除退汊还湖。
截止目前,已拆除筑坝拦汊共148处,还湖面积约2470余亩;叉尾鮰孵化企业17户已全部关停。开展畜禽养殖关停搬迁专项整治行动,已完成畜禽养殖场共计30户的物价评估及实地测量,并且下发了限期关停搬迁告知函,目前畜禽养殖场已拆除14户,关停16户。
我县立足于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充分利用三湖连江水库自然生态优势,实现水库功能由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以特色水乡、三国文化为依托,成功引进投资129亿元的“恋江湖”三湖连江开发、投资100亿元的金色年华生态养生谷等旅游大项目,对三湖连江水库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开,不断厚植绿色崛起优势。先后举办了中国业余沙滩网球巡回赛、最美四分马拉松赛等文体活动,吸引了大批往来游客,在打响了“南有嘉鱼”品牌的同时,有效倒逼综合整治落到实处。
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积极发动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抓好水生态治理保护。
嘉鱼是一个财政小县,为了确保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坚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次性投入2000万元用于三湖连江水库第二阶段专项整治,投入3000多万对主坝进行绿道改造,投入5000多万建设小湖、梅懈湖至公路桥地段生态截污工程,投入2亿多元用于小湖片区棚户区改造。
同时,强化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实施了县污水处理厂和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工程,有效促进水环境不断改善。
我县深入探索市场化运作治理模式和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以市场化运作提升效益。采取EPC(即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方式进行公开招标,引进苏商集团,参与三湖连江水库综合整治,着力推进环湖绿道、环湖截污、生态修复、退渔还湖等整治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