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勤”字。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黄金蓉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学习的代表,“天道酬勤”是她的座右铭,“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是她的标签,她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常人无法达成的荣誉和成就,多次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知行三等奖学金,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1项,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才女和学霸,大家学习的楷模。
黄金蓉出生在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境贫穷,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学习机会。从上小学开始,她每天都比同学们到的早,走的晚,即使回到家中也是挑灯夜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中考时通过提前招生考上了嘉鱼县第一中学的实验班,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门槛。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黄金蓉“备战高考,百日冲刺”之时,父亲不幸去世,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丧父之痛不仅没有击垮黄金蓉,反而让她愈挫愈勇。她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家庭贫困现状,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命运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黄金蓉如愿金榜题名,成为长江大学一名在读本科生,村里的乡亲们都以她为荣。
黄金蓉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一定要懂得珍惜。我时时提醒自己在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也不能和别人讲废话,要好好听老师讲课。老师的肚子里全是“墨水”,全是学问。现在不听的话太可惜了,对我来说等于浪费了一半的生命。”
大学期间,黄金蓉秉承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大学四年学习绩一直保持全年级第一,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长江大学一等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省二等奖等奖励,并获评长江大学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学习明星”等荣誉称号,曾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了一篇期刊论文,本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在黄金蓉看来,“一次性学习时代”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于是,在本科毕业后,她决定继续充电。通过认真复习,她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硕博连读考核,攻读博士学位。
黄金蓉一直都知道,理论知识再丰富,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充其量就是一个书呆子。只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大学及硕博连读期间,她更是潜心科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先后利用暑期做过家教,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调研过荆州市多家企业,了解了企业在做什么,可能遇到哪些实际问题,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赴井冈山参与社会实践,学习革命精神;做过图书馆助管,学习了很多实用的办公技能,锻炼了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赴黄冈调研企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现状,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赴延安接受党性培训教育,感悟延安精神。2018年,黄金蓉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代表,赴德国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参加主题为“ Sino-German Joint Seminar for Patent and Innovation”的研讨会,就中德知识产权差异和中德文化差异作了全英文报告,好评如潮。
黄金蓉不仅学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而且懂得感恩,善于奉献。在得知母亲被评为贫困户后,她动情地说:“感谢政府,把我母亲评为贫困户,保障了家里基本生活;感谢学校,多年来的教育和栽培,让我成为一名有用之才。我一定继续努力,回报社会,关爱他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在思想上积极上进,以优异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担任组织委员还是党支部书记,都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她还积极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主动加入志愿者,参加过爱心义卖、探望养老院老人、帮助清理古城墙等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
不学开车就不会开车,不勤奋就开不了好车,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在人生的仕途上,黄金蓉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其人生轨迹堪称励志典范,给那些正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不定的青少年指明了前进方向。黄金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勤奋去思考,用勤奋的手去耕耘,用勤奋的心去对待工作,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绽放火花,就会更加的闪亮而精彩。(搜集整理:彭新艳)
来源:嘉鱼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