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雷文妮出生在嘉鱼县官桥镇石鼓岭村三组这个偏僻的山村。母亲在原朱砂乡政府工作,无暇顾及她的生活,幼年的她凭着乖巧和懂事,深得乡邻的喜欢和照顾。乡亲们的淳朴助长一颗善良的种子在她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后来随着母亲工作的调动,雷文妮到鱼岳镇实验小学就读。从小不讲究吃穿,养成生活简朴的习惯。早餐时,常吃母亲做的农家豆丝、面条或鸡蛋饭,或同学帮忙带一碗热干面。她说:这样可以把节约的时间用来学习。穿着也朴素,主张穿暖就行。为了节省开支,高中时,她每天起早摸黑,骑自行车往返在家和学校之间。在学习上,她特别能吃苦。她的母亲回忆,高中学习很紧张,父母怕她睡过了,每天5点按时喊她起床。有一次,父亲看错了时钟,将凌晨三点看成了凌晨五点,就喊她起床。她起床骑上自行车来到学校,校门还没开。但她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没有怨言,始终如一坚持学习,从不迟到、早退或旷课。
雷文妮注重全面发展,小学、初中成绩一直较稳定,顺利考入嘉鱼一中。她自尊心特强,又努力刻苦。她主张,学习没有巧,但一定要弄懂弄通。她全面发展,不偏科,每一科课程都尽力学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成绩总是居年级之先,参与化学竞赛荣获一等奖、体育运动荣获道德风尚奖,渐渐成长为一名勤奋学习,品学兼优的学生。高三以总分643分的优异成绩荣获2007年县理科状元,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被武汉大学(高出武大录取分数线50分左右)择优录取,一时成为全县学子的楷模。
大学期间,雷文妮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期间,表现突出,被评为入党“优秀学员”。学习更是刻苦,连续四年德智体全面发展,评为武汉大学三好学生,还荣获国家的优秀、乙等、甲等励志奖学金,2011年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生”。
寒暑假回家,雷文妮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弟学妹们,经常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还从思想上耐心地开导几位厌倦学习的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几个有懒惰情绪的学生,慢慢转变了思想,改变了学习态度,经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些家长为了感谢她,送上钱和礼物,都被她婉言拒绝。
因成绩突出,雷文妮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进行硕博连读。之后,又赴美国留学一年。在大学和留学期间,雷文妮即使获得高额奖学金,也从不乱花钱。相反,她还节余了数万的奖学金,用于后续学习的资本。
留美期间,当有人问到雷文妮的理想是什么时,她微笑着说:“回到祖国,当一名好教师!”天不负有心人,雷文妮学成归来,成为北京民族大学讲师。
一个人一生中,最值钱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涵养、修为和善良。从雷文妮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爱乡爱国的南嘉好少年形象。(搜集整理:刘细云)
来源:嘉鱼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