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岳镇人大:问需于企 问计于技

云上嘉鱼报道(全媒体记者皮道琦 通讯员游芳)4月9日,记者走进嘉鱼恒泰有色线材有限公司,在电阻铜焊线生产车间,看到一幕铜材的金属光泽与自动化设备的机械律动交织而成的现代制造的生动图景。

当天,鱼岳镇人大第八代表小组深入企业,从轰鸣的生产线到安静的实验室,从技术攻坚现场到员工技能培训室,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寻产业升级的密码,为“小零件”撬动“大市场”凝聚智慧。

调研组一行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实地查看了电阻铜焊线智能化生产线运行情况。代表们驻足询问技术参数与工艺创新,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将产品精度提升至先进水平的实践成果表示肯定。

在铜焊线样品前,企业负责人向代表们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通过自主研发,产品耐腐蚀性和焊接效率均有提升,但受限于检测设备进口周期长、国产替代设备磨合成本高等问题,新产品规模化投产进度滞后。

这一细节引发了代表们的深思。“创新不能只靠‘单点突破’,必须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代表郑春霞建议,可以由政府牵头搭建区域性检测认证共享平台,整合高校、企业和第三方机构资源,降低中小企业技术验证成本。

车间的电子看板上,实时跳动着能耗数据和碳排放指标。企业负责人坦言,铜材熔炼环节的绿色转型仍面临技术瓶颈。“铜加工技改项目要加大政策扶持……”对此,人大代表与企业技术团队展开了一场“现场办公会”。半小时的讨论碰撞出几条可行路径,企业当即安排专人跟进对接。

在员工技能实训区,几名“00后”技工正在操作。代表们注意到,企业技工流失是企业一个“痛点”。“建议将企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地方人才积分落户体系,用政策红利增强职业荣誉感。”代表孙连清提出“解题思路”,并得到在场人员的积极响应。

调研中,人大代表结合调研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针对企业反映的铜材成本占比过高问题,代表刘菊梅建议: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联合上游供应商探索长单采购、套期保值等模式,同时加大再生铜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降低资源依赖风险。

就高端人才引留难题,代表们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技能工匠、推动地方政府完善人才安居配套政策等方案。此外,代表们特别关注企业绿色转型进展,建议加快构建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将生产能耗数据纳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争创绿色工厂标杆。

企业负责人对人大代表的务实建议表示感谢,现场回应将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接落实。代表组表示,将持续跟踪问题解决进展,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环境。

此次视察活动凸显了人大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履职理念,通过“把脉问诊”与“开方施策”的深度结合,既为企业纾困增效注入新动能,也为地方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实践参考。

调研结束时,代表们手中的笔记本已记满十余条问题线索和解决思路。“今天看到的不仅是铜焊线的‘进化史’,更触摸到了产业链韧性提升的突破口。”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车间里采集的“原声”转化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重点关注创新生态协同化、绿色转型系统化、人才培育长效化等议题,让技术突破汇聚成新型工业化的磅礴之力。

一审:夏明亮

二审:王雪莲

终审: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