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嘉鱼报道(全媒体记者邓丹)“老李,检查一下14号棚的喷头,气温太高了,一定要保持湿度!”4月10日,嘉鱼县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里,负责人李国平正逐个大棚检查水稻苗的长势。
嘉鱼县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累计投入建设性与生产性资金90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包括10亩智能温室连栋大棚、30亩标准化单体大棚、900平方米自动化加工车间及300平方米恒温育苗车间,配置全自动育苗流水线、智能插秧机等先进农机设备,构建起“育秧工厂+技术培训+农机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年育秧能力可满足2万亩稻田机械化插秧需求。
记者在基地看到,大棚里满是帮助农户们代育的绿油油的水稻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农户选的品种比较多,再生稻品种有5个,早稻也有两三个。不同的品种管护方法也不一样!”李国平介绍,目前基地里培育了70亩的早稻和100亩的再生稻,预计移栽面积达到3000亩。
水稻苗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温度和湿度。这几天温度持续升高,基地里忙不过来,请了很多附近的村民来帮忙,最忙的时候务工人数将近40人,每人每天工资150元—200元。
比起农户自己育秧,集中育秧通过规模化、工厂化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机械化设备和大型育秧设备,显著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从而提高种植效率。基地的水稻育秧成苗率达98%,农药施用量减少40%,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通过恒温调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生产效率提升了60%。
为了提高基地的育秧水平,李国平专门从孝感邀请了一位有着几十年农技经验的老专家常驻基地,解决育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除此之外,基地还可提供机械化种植服务。
记者了解到,水稻的育秧时间大概在一个月左右,最早的一批再生稻新品种——甬优4949来自陆溪镇的一名农户,目前已经可以移栽。
一审:夏明亮
二审:王雪莲
终审: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