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岭镇人大:给村庄卸妆又化妆

云上嘉鱼报道(全媒体记者皮道琦 通讯员鲁炼)五月的风掠过高铁岭镇新庄村的稻田,带着刚抽穗的稻花香钻进人大代表们的笔记本里。

5月14日,高铁岭镇人大第二代表小组的成员们踩着露水走进新庄村,他们裤脚上沾着的草籽和手中磨得起毛的规划图,无声诉说着这次人居环境调研的“沉浸式”打开方式。

樟树下,代表鲁炼弯腰捡起半截砖头时,发现砖缝里竟钻出一簇野菊花。“柴火垛也可以变成风景线!”他招呼着村民们把散落的木柴重新码放,枯树枝在代表尹际光手里变成了篱笆墙的艺术骨架。

代表马才平拧开矿泉水递给满头大汗的七旬老人张婶,顺手接过她肩头那捆芦苇秆——这些往日被随意堆放的柴草,此刻正在代表和村民的协作下,化身成为菜园边的生态围挡。

“以前觉得‘整治’就是大拆大建,今天才懂‘整理’才是真功夫。”村民王建国看着自家门前突然“会呼吸”的柴火堆感慨道。

代表们的调研笔记本上记满了这样的细节:谁家废弃的石磨能改造成花坛底座,哪段断墙适合绘制农耕壁画,甚至连村民门前晾晒的干辣椒该用什么容器收纳都给出了“美学方案”。

马才平蹲在改造后的垃圾分类亭前,用手机拍下党员积分榜上新增加的“环境创意星”评选栏:“我们要让爱护环境像种地一样,成为肌肉记忆。”

代表们的衣服早已被汗透成深浅不一的地图。但那些沾着泥土的建议清单正在发芽——关于如何用“红黑榜”激活村民自治热情,怎样把废弃打谷场改造成健身广场的构想,以及与环境提升工程捆绑推进的妙想。

回程车上,代表们约定下周再来,“到时候要带着新庄村的‘环境病历本’和‘美容方案’一起回来。”

车轮碾过的村道上,几株野葵花在整齐的砖缝里挺直了腰杆。

一审:夏明亮

二审:熊熙

终审: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