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队”相逢四邑村 共话实践新篇章

云上嘉鱼报道(通讯员申兰兰  覃镓钰)7月3日,潘家湾镇四邑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跨越校际、汇聚青年智慧的经验交流会正热烈进行。武昌理工学院文法学院第十届知行普法服务队、华中农业大学桂香耘创团队与深耕此地的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队在此相逢。

此次知行普法服务队与桂香耘创团队怀揣学习之心,专程向拥有十三年乡村教育实践经验的星火支教队“取经问道”,三支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实践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

作为此次交流会的焦点,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队以其扎根乡村教育十三载的深厚积淀,分享了饱含温度与智慧的经验。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对教育仪式感的坚守:每年盛夏,队员们都会郑重地将一面精心设计、承载着当年支教主题的特色旗帜,赠予当地支教点。这面旗帜,不仅铭刻了珍贵的支教时光,更成为孩子们心中关于那个夏天的独特记忆图腾。旗帜背后,是“不贴标签,有教无类”的坚定信念。在星火支教队队员的眼中,没有绝对的“优等生”或“后进生”,只有一颗颗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引导的独特心灵。为此,他们俯下身来,耐心倾听,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实践中践行因材施教,为孩子们“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星火”之“新”,更在于其积极构建真诚联结的桥梁作用。他们用心捕捉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及时通过图片等形式传递给远在外地务工的家长们,这种“可视化”的成长反馈,让家长能够直观了解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微瞬间,使那份跨越千里的牵挂有了具象的依托,不再因时空阻隔而模糊了对孩子日常的感知。十三年的沉淀,使他们的教案深深扎根于乡土,并不断从往届支教者耕耘的足迹中汲取养分,让知识的传递真正落地生根。

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传递,更是一次新理念的启迪。

知行普法服务队的闫傲同学表示:“‘星火’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无论是教育还是普法,其核心都是对人的尊重与服务。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位村民。拒绝预设标签,用心倾听需求,用情传递法律温度,这正是我们后续普法工作要努力的方向。”

一审:李浩

二审:熊熙

终审:张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