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嘉鱼报道(全媒体记者皮道琦)五月的晨露还未散去,陆溪镇印山村的千亩桃林已泛起诱人的红晕。5月18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德朝、杨洁率嘉鱼文旅康养产业代表小组成员踩着露水走进康丰源景区,恰逢第三届采摘节开园仪式与“中国旅游日”嘉鱼主题活动双喜临门。
景区入口处,代表们驻足聆听企业负责人介绍:“我们打造的不仅是果园,更是穿越千年的农耕文化体验馆。”这句话引得代表小组频频点头。
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道出“成长的烦恼”:“研学团队接待量同比激增,但配套的智慧讲解系统尚未完善;花海栈道虽成网红打卡点,但周边缺少休憩设施。”
代表们当即展开“诸葛会”,小组成员方昊掏出手机展示刚拍的照片:“我在栈道转角看到游客蹲着休息,建议增设些吴国战船造型的休憩亭,既实用又切合主题。”小组成员孔莉则关注到更深的层面:“研学教育要做出特色,可以开发‘赤壁粮草押运’情景课,让孩子们用扁担挑着现摘的水果体验历史。”企业负责人快速记录着这些金点子,笔记本上很快写满三页纸。
正午时分,代表们分头走访带来更多惊喜。在印山村,小组成员任文生被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吸引——有村民正对着其他村民展示桃木雕刻:“你们看这个‘草船借箭’笔筒,用的就是景区桃树枝!”小组成员徐燕梅走进村民自发经营的民宿,发现一些三国人物卡通元素:“这些小创意应该形成统一品牌。”
夕阳将花海栈道染成金色时,一场特别的“田埂总结会”在景区展开。徐燕梅晃着手机里刚拍的游客问卷照片:“不少反馈提到缺夜间项目,我们是不是该建议开发‘草船借箭’灯光秀?”方昊则算起经济账:“景区带动就业数据很亮眼,但农产品深加工占比不足,这是下一步发力点。”
调研临近尾声,郑德朝望着满载而归的旅游大巴感慨:“今天我们看到农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也发现产业链延伸的空间。”据悉,代表小组将形成《关于文旅康养产业提质增效的意见建议》,其中“建立三国文化IP体系”“建设农产品共享加工中心”等建议将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跟踪。
暮色中的康丰源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它将成为嘉鱼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持续见证着民主实践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一审:夏明亮
二审:王雪莲
终审: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