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嘉鱼报道(通讯员张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湖北省“新春第一会”会议要求,簰洲湾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紧紧围绕打造武嘉融合发展“桥头”示范区的目标,以省委“五个意识”为指导,以市委、县委“五个功能定位”和“五大行动攻坚”为抓手,以“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拼抢精神争先进、创一流,在招商引资上拼抢资源、在项目建设上拼抢时间、在一线攻坚上拼比能力,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勇当排头、争当标杆。
锚定方向“三维定位”,构建武嘉融合桥头堡
战略优势四大支柱
通江达海区位优。簰洲湾紧邻武汉核心区,是武汉都市圈辐射前沿与咸宁对接武汉的天然“桥头堡”。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深水岸线,具备发展港口物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显著地理优势。
文化厚植产业实。簰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抗洪、西流、乌木、渔四大文化体系,簰洲呜嘟、簰洲说唱、簰洲鱼圆,享誉荆楚。龙头企业驱动,形成水稻、瓜菜、水产三大主导产业,特色基地超2.2万亩,获12项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注册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桥破局动力强。簰洲湾长江大桥是簰洲湾镇发展破局的关键。它将催生“公铁水”多式联运,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助力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精神铸魂赋能足。作为1998年抗洪标志地,拥有深厚的抗洪文化底蕴。抗洪纪念馆、堵口复堤、烈士陵园等核心资源是红色教育与精神传承的载体。
结合实际,簰洲湾镇确立了争创“武嘉融合发展‘桥头’示范区”这一发展目标,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精准对接武汉,打造要素高效流通的重要枢纽、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安全稳固的坚实堤防,积极做好垸内、垸外“两篇文章”。
明晰路径“三阶跃升”,绘就发展路线图
近期目标路径——固本强基:加快实施堤防整险加固工程。对合镇垸簰洲湾堤防进行全面整险加固,加固堤身堤基,实施护坡工程,整治河岸险工险段,提升堤防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全力谋划农文旅融合项目。以升级九八抗洪纪念馆及配套为核心,构建沉浸式红色研学基地,配套建设农贸市场、智慧化农产品集散中心与冷链物流,延伸激活农业、民宿、文创产业链。做精做优全省优质稻基地。聚力打造全省优质水稻产业示范区,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推进全面全域土地流转和股权改革,打造武汉“米袋子”“湖北粮仓”。
中期目标路径——突破升级:打造武汉·嘉鱼汽车产业聚集合作示范区。依托桥头“飞地”,与武汉经开区深度合作,建设汽车产业合作园区,配套武汉完成产业互补。打响全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聚焦鱼圆、香米、香油等“簰洲湾”金字招牌,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广发展“订单”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聚力建设全省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远期目标路径——枢纽腾飞:打造省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双循环重要枢纽。立足咸宁门户港及武汉都市圈六环线交通网络,加快谋划武汉南港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省内重要大循环节点和枢纽。聚焦“桥头堡”定位,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港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簰洲湾长江大桥完工后,簰洲将正式进入武汉“半小时生活圈”,要抢抓大桥机遇,建设“武嘉同城桥头堡,港产一体门户区”,全力以赴打造物流枢纽港、产业高地港。
聚力支点“四路攻坚”,激活跨越发展新动能
以“飞地攻坚”为突破口,跨域协同,加速垸外工业集约化跃升
强基固本,倍增提速。锚定三年产业倍增行动,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工作计划,积极谋划项目、全力向上争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力争实现2025年入规1家、入限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个,总投资8亿元。
招大引强,蓄势赋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不折不扣抓好县委“835”工作目标要求落实,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组建专班驻点,主攻武汉、粤港澳大湾区抓招商抓项目。目前重点跟踪项目6个(电子产品锂电池项目、智能电子式互感器产业化项目、全智能工厂化菌业种植基地项目、空调消音器生产加工项目等)。力争全年新招引项目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个)、企业技改项目5个、向上争资项目5个。
项目攻坚,产业协同。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建立“武汉嘉鱼产业示范合作园区”,与武汉经开区合作办园,立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先行区”“工业新引擎”发展定位,打造武汉汽车产业配套园区,推进武嘉产业同链,推动港产融合一体化发展。
以“融合升级”为引擎,全域联动,打造垸内农文旅标杆示范区
写好水陆两篇文章。实施金家洲村“两虾一稻”项目,计划7月按照5000尾/亩标准投放虾苗,预计亩产可达350斤,目前已向渡普浔味堂预订罗氏虾苗3万尾。发展700亩湘莲产业,预计亩均收益约为2000元。推进东岭村罗氏沼虾池塘精养项目,已投放虾苗35万尾,预计年产量14400斤。加快王家巷村现代农业水培蔬菜项目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一期建设。
搭好冷暖两个平台。对标对表孝感首衡城,立足嘉鱼县中农储示范园,做优农产品基地,做深农产品深加工,做大农业品牌。引进中农储、浙江荟农等龙头企业,建设冷链物流中心,搭建冷链物流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蔬菜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蔬菜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延长农产品价值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展销渠道,谋划实施采摘节、直播带货、共享菜园等行动,搭建为民解忧的暖心展销平台,打响簰洲湾农产品品牌。
绘好红绿两幅画卷。谋划实施九八抗洪纪念馆提档升级及实训基地项目。组建展陈设计、水利灾害、文旅规划等领域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科学可行的整体提升方案。聚焦核心技术应用,将VR/AR、沉浸式剧场、数字化演绎等纳入展陈核心。开发抗洪主题文创产品,设计“重走救援路”安全体验、防汛科普实训等项目,建设防汛科普实训教育基地并纳入全省研学课程,争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湖北红色教育矩阵。
以“固本强基”为底线,系统提升,筑牢垸区发展安全屏障
固大堤。全力推动簰洲湾堤整险加固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取得省发改委批复,并由省发改委进行了《合镇垸簰洲湾堤整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专家评审会,力争9月底前完成项目预算、财评和招投标程序,10月份开工建设,建设周期30个月,预计2028年4月完工。
通路网。谋划实施防汛应急通道工程及双循环通道工程,构建簰洲湾镇“三横七纵”路网布局。加快推动投资3000万元的防汛应急通道项目,总长18.473km,包括道路破损修复及扩宽刷黑,道路护栏、标线、标牌的补充完善,排水沟渠修建等。目前已基本完成三条通道的清表工程,施工范围内房屋已拆除完毕,沟渠杆线正在迁改。
连水系。投入资金3990万元,将双益泵站和河埠泵站改为滑道式,并扩建增容,实现水“提得进”。大力开展沟渠清淤行动,结合7个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畅通沟渠水系,实现水“流得动”。争取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资金250万元,集中力量开展长江岸线(簰洲湾片)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同时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现水“看得清”。加快实施镇区下水道改造工程,配套在陈家坊村建设小型提升泵站,完善雨污分流及分区排积设施。扎实开展丰收等三大排水泵站检修维护,实现水“排得出”。
建大桥。全力以赴服务长江大桥建设,加快推进簰洲湾长江大桥项目征拆协调工作,预计2025年完成所有征地拆迁及电力迁改工作,2027年底实现通车,打破三面环江四面围堤的路网壁垒,接入高速公路网络,推动簰洲湾融入武汉“半小时生活圈、制造圈”。
以“机制破冰”为抓手,改革创新,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把产权明晰到人,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是实现“小田变大田”,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有效途径。加快完成中堡村股改试点,并在全镇推广实施,为土地流转集中奠定基础,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超常规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促进集体“三资”保值增值,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通过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等途径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建立紧密联结机制。探索实施“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以及“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建立簰洲湾蔬菜行业协会、鱼圆生产协会等,构建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联合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紧密联结机制。
一审:夏明亮
二审:熊熙
终审:张文波